首页 >1968年 > 4月1日 >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逝世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逝世

My Future 2018-03-18 08:10:24
  1968年4月1日,苏联物理学家列夫·朗道在莫斯科逝世。号称世界上最后一个全能的物理学家。因凝聚态特别是液氦的先驱性理论,被授予196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8年1月22日朗道出生于里海之滨巴库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里。朗道是犹太血统信奉犹太教的苏联科学家。他的家庭特别崇尚科学,这是一个在俄罗斯帝国时期少有的充满科学氛围的家庭。其父是一位石油工程师,在巴库油田工作。母亲曾在圣彼得堡接受过医学教育,当过教师和医生等职务。他的姐姐索菲娅后来成为一名化学工程师。朗道从小聪明过人。
  1912年4岁就能阅读书籍,被誉为“神童”。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苏俄内战的影响,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得不到保障,知识的获得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自学。但是这对朗道来说,也许是一件幸运的事情。朗道在班上年龄最小、个子最矮小,很少与小伙伴嬉闹.数学读物上的数字和几何图形成了他最着迷的伙伴。朗道7岁学完了中学数学课程,12岁时就已经学会微分,13岁时学会了积分,可以说“数学思维几乎成了他的本能”。
  朗道13岁就中学毕业,他的父母认为他上大学还太小,特别是父亲希望他选一个更为“实用”些的专业,便遵从父亲的意愿,同他姐姐一起到经济技术学院学习财经,由于缺乏兴趣,在那里呆了一年后,朗道终于在1922 年转入巴库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化学,这时他才14 岁,但他最终没有修完化学专业。
  1924 年,在巴库大学毕业后,朗道来到了圣彼得堡,此时正值列宁去逝,圣彼得堡被易名为列宁格勒,而朗道就进入了同时易名的列宁格勒大学。在20 年代,列宁格勒大学可以说是苏联科学,特别是物理学研究的中心,当时苏联一些很有名望的物理学家如约飞、福克、夫伦克耳等人都在此授课,从他们那里第一次接触到了物理学发展的浪潮.了解到当时尚处于形成阶段的量子理论。在列宁格勒物理系学习时,朗道把全部的热情倾注于学习。他有的时候累得脑子里不停地盘旋着各种公式而无法入睡。朗道后来说,在那段时间里,他完全被那些普遍联系的不可置信的美给迷住了。他入迷地演算海森堡、薛定谔、索末菲和狄拉克的量子力学。他之所以入迷不仅仅是因为它们的科学美,更因为它们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他尤其热衷于“时空弯曲”和“测不准关系”。
  朗道曾经酸溜溜地表示:“漂亮姑娘都和别人结婚了,现在只能追求一些不太漂亮的姑娘了。”这里漂亮姑娘指的是量子力学,量子力学是现代物理学的基础,于上世纪30年代由海森堡、薛定谔、索末菲和狄拉克等幸运儿建立,朗道因为比他们小几岁所以没能赶上这次物理学史上关键的淘金行动。所以有的史家慨叹:朗道生不逢时。言外之意就是,他要是早生个一二十年,正赶上本世纪初物理学的革命时期.也就是相对论、量子论的草创阶段,以他的才情学识,对人类知识的贡献,当可以使他跻身于爱因斯坦、玻尔这样的世界级大师之列。朗道对自己也有“生不逢时”的感叹,对于自己没能赶上量子力学的创建.感到极度惋惜。
  毕业于列宁格勒大学,后周游欧洲,遍访物理学泰斗,1931年回国,1932年到哈尔科夫从事研究和教学工作。
  1937年春,他到莫斯科担任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的理论部负责人,并在莫斯科大学任教。
  1938 年冬,在当时的“大清洗”中,朗道突然以“德国间谍”的罪名被捕,并被判处十年徒刑,送到莫斯科最严厉的监狱。由于彼得·卡皮查等人的竭力营救,一年后,已经奄奄一息的朗道终于获释。
  1946年朗道被选为苏联科学院院士,曾获斯大林奖金。
  1962年他由于对液氦理论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朗道当时由于身体原因,不能前往国外领奖。结果诺贝尔奖基金会打破了惯例,在历史上第一次不是在瑞典首都由国王授奖,而是由瑞典大使在莫斯科授与了朗道这一物理学研究的最高荣誉。
  1968年4月1日在莫斯科逝世。
  朗道也许是上个世纪最有个性的物理学家。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就像莫斯科物理问题研究所所长卡皮查所说:“朗道在整个理论物理学领域中都做了工作,所有这些工作都可以用一个词来描述——卓越。”
关键词:

日期选择

一周热门